( 請把電子地圖的階層調到六,藍色點代表我今日的步行路線,綠色旗子所在之處就是社子島 )
今天補完習,懷著一顆被模擬考重重打擊的破碎的心,亮亮四處閒晃。第一標的設定為北美館,從台北車站走到北美館,途經出名的婚紗街,滿足我一點點浪漫卻不切實際的幻想 (X的,連女朋友都沒有就在想結婚啦 )。行程當中有兩個值得一提的景點:逸仙公園在台北車站旁邊,常常容易淹沒在行色匆匆的人群當中,不過公園本身非常日式、精緻,維護得也不錯;民族公園在北美館旁邊,公園設計相當不錯,可以做為美術館的延伸,可惜維護的狀況並不理想。
在婚紗街的感傷之後,亮亮又面對到下一步的抉擇;我要去哪裡玩?北美館、林安泰古厝、還是天母?這時,突然有那麼一道光閃過,就是那道光!想到,亮亮國中念的是台北市正中央的金華國中、高中讀的是台北市最東邊的內湖高中,大學是在台北市最南端的貓空大學;有段年歲瘋古蹟時常到北端的淡水報到;唯獨我對台北西部的印象是一片空白,所以我決定到台北最西邊的社子島去探險。
沿著基隆河左岸自行車道,我覺得台北市的河川整治工程已經有了相當的成就,起碼河岸的味道不再讓人聞之卻步、自行車道的路況也相當理想。然而道路兩旁的綠地卻非常欠缺整理,雜草叢生、障蔽視線,破壞景觀之虞也很容易發生危險。
基隆河的水泥堤岸一路延伸,水岸愈見寬闊;建築物卻遇見老舊。水泥住宅逐漸被鐵皮工廠所佔據,最後我終於踩上所謂的社子島。
社子島是個不帶行政意義的地理名詞。意指淡水河、基隆河交匯口大約在康熙年間經由沖積產生的沙洲,約在日治時期與台北大同區相連。社子島的產生,最終堵塞了淡水河航路、艋舺跟大稻埕因此沒落。根據在地人的說法十大建設時期的國際港計畫原本就要使用社子島做為港口基地、但是後來整個計畫被謝東閔取消;社子島的居民都恨得牙癢癢的....現在,政府又在八里重啟台北商港計畫 (本人是看不出什麼計劃的必要性啦) 台北縣的產品走高速公路到八里或是到基隆;其實不會有很大的時間差、然而按照社子島一帶的河岸淤砂狀況,興建與維護台北商港的成本只怕會壓縮到其他建設。
乍看之下,實在很難讓人把「社子島」這三個字跟台北市連在一起。廣袤的平地不見高樓,舉目所及都是雜亂的工廠與菜園。下午五點,亮亮走了十五分鐘的路卻「前不見人影、後不見來者」 (這個月份看到古人就恐怖囉) ;在這裡,亮亮無法體會到台北的繁榮,卻也不見台北的嘈雜。空氣中瀰漫的並非城市的黑霧,而是屬於田園的特殊味道。
晚間六點四十,我趕到社子島最西邊的沙洲,也就是淡水河與基隆河的交叉口。水勢盛大,雖然航道已經淤塞,眼前景象卻不難令人聯想到百餘年前的盛況。當年,大帆船帶著貨物,從大陸來到台灣,經過社子到南港與大稻埕貿易。就是這塊土地見證了台灣內河航運的百年榮景,卻也是這塊土地,最終導致淡水河航運系統的沒落。此刻,在我眼前只有平穩的水流,淡淡的,不帶歷史的痕跡。
不臭屁,雖然竭盡所能得趕路,亮亮並沒有趕上沙洲的日落。六點四十,在我眼前的只有一片染色的天空。河岸燈光全開,向旅人招示回家的路。此刻生命與視界同樣開闊、平靜。
在台北海專周日晚間杳無人煙的校門口,亮亮走上一班 215 號公車。司機跟我說起,今天有位三十五年前途經此地的遊客,舊地重遊只為一睹三河輝映的落日。願此處美景永存,也盼望未來的亮亮也能懷抱如此浪漫的情懷,為這片土地祝福
- Aug 26 Sun 2007 22:22
社子島的天空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